美股漲跌不一,投資者聚焦通脹數據與美股財報
周二(4月11日)美國三大股指漲跌不一,道瓊斯指數漲0.29%,標普500指數收平,納斯達克指數跌0.43%。投資者等待即將於本周發布的美國CPI數據與銀行財報。
根據FactSet的數據,預計標普500指數成分股企業第一季度利潤將較上年同期下降6.8%,而過去十年標普500指數成分股的利潤同比增幅為3.3%,這意味美股將創下自2020年第二季度以來最大的季度盈利下滑。
誠然,市場對美股的悲觀預期並非“空穴來風”。儘管美國銀行業危機趨向“穩定”,但芝加哥聯邦儲備銀行主席的古爾斯比(Austan Goolsbee)周二(4月11日)稱銀行業潛在的信貸緊縮造成的影響可能相當於加息25-75BP。
在通脹遠離2%目標水平,美聯儲終端利率高點仍存不確定情況下,利率上升、經濟衰退擔憂加劇和信貸條件收緊均有望開始對企業投資構成壓力。
筆者認為,市場當前對美聯儲於年內降息的押注意味通脹整體必須呈進一步回落態勢,若CPI數據高於6%或意味美聯儲更長時間維持利率於高位水平。可以預見的是,若周三(4月13日)公布的美國3月CPI年率高於上月的6%水平,美股將承受更大拋壓;但若CPI在5.1%甚至更低,美股可能會走高。
WTI原油上漲2%,整理格局有望打破
儘管美股潛在不容小覷,但WTI原油周二(4月11日)仍上漲1.94%,收復80美元關口。盤面上看,WTI原油暫未打破過去一周整理格局,但由於市場對美聯儲降息預期升溫,投資者更加關注需求復甦的跡象。
周二(4月11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當地時間11日發布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計2023年全球經濟增長2.8%,中國經濟將增長5.2%。
報告稱,2023年經濟增速放緩主要集中在發達經濟體,約90%的發達經濟體經濟增速或放緩,而多個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則經濟增長勢頭強勁。並表示中國將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關鍵引擎。
無獨有偶,周二(4月11日)中國央行公布最新3月份社融數據。3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359.02萬億元,同比增長10%。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餘額為223.96萬億元,同比增長11.7%。

總體而言,3月社融新增超5.3萬億 同比大幅多增7000億,在信貸總量延續擴張的同時,信貸擴張的平衡度也在改善,主要體現在3月居民貸款改善明顯,去年以來的對公與零售貸款失衡的狀況得到優化。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一季度信貸投放保持了較快節奏,超預期完成“靠前發力”和“開門紅”目標,債券融資總體旺盛,有助於提振市場信心、加快寬信用進程。
黃金目標已上移至這一水平!點擊獲取!
EIA上調2023-24年布油價格預期
筆者認為,在歐佩克+宣布自5月減產116萬桶/日、俄羅斯自3月起減產50萬桶/日以來,國際原油市場已轉向供應赤字。但需留意的是,由於投資需求減少,歐佩克+實際減產不及公布值,周二(4月11日)美國能源信息署(EIA)預計,2023年剩餘時間內歐佩克的產量將減少50萬桶/日。
另外,EIA公布月度短期能源展望報告顯示,預計2023年布倫特原油價格為85.01美元/桶,高於此前預計82.95美元/桶;預計2023年WTI原油價格為79.24美元/桶,高於此前預期為77.1美元/桶。
另外,EIA將2023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速預期下調4萬桶/日至144萬桶/日;將2024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速預期上調6萬桶/日至185萬桶/日。
投資者需注意的是,在即將踏入5月之際,原油消費將進入旺季,同時歐佩克+開啟減產,而若市場最大不確定性美聯儲貨幣政策獲得實際轉向進展,預計將為油價提供進一步上行動能。
WTI原油技術分析:爭奪於80關口,關注短期走勢變化
WTI原油日線圖:

日線圖顯示,WTI原油失守80關口支持,預計短期內該水平將成為多空爭奪的關鍵所在。一方面油價上方面臨83.0美元一線阻力壓制,另一方面短期市場避險情緒有望升溫。總體而言,考慮到油價此前跳空大幅走高,不能排除短期強勢延續可能。
若企穩80.0美元,後市有望衝擊83.0美元,而突破83.0美元則有望進一步打開上行空間並衝擊90美元甚至100美元關口。另外,若油價遲遲未能收復80關口,則警惕在突破失敗後油價回落考驗區間低位74.0美元可能。(Billy撰)
本網頁上的內容僅為一般市場評論,並不可能構成任何形式(稅務、法律、會計)的投資建議。本文並不構成對特定金融產品之直接投資邀約或推介。內容僅供參考。讀者不應依賴本文資訊,其作為及不作為亦不應以此作為依據。我們對任何人士以本文為基礎之作為或不作為所導致的結果並不負責。我們對所提供內容的準確性或信息的適當性不作任何保證。本文並不旨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 (就此而言不包括港澳台地區)傳播,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適用法律所允許情況下除外。
版權聲明:除非為了瀏覽本網站的信息,或依照適用法律或本條款與條件許可,否則沒有我們的特定書面允許,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向第三方複製、篡用、上傳、鏈接、公開演示,發行或傳送本網站上的任何信息或內容。對於未經授權擅自轉載的侵權行為,我們保留進一步追究相關行為主體的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有市場推廣、資源互換等 商務合作 需求,請與我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