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勁1月非農或為寬鬆押注降溫,美元暴漲!
1月非農數據出爐後,美元指數短線狂飆,創下逾4個月的最大單日漲幅。
周五(2月3日),美國勞工部發布的數據顯示:
美國1月季調後非農就業人口增加51.7萬人,為2022年7月以來最大增幅,預期18.5萬,前值22.3萬
美國1月失業率錄得3.4%,創逾半世紀新低,預期3.6%,前值3.5%
美國1月就業參與率錄得62.4%,預期及前值均為62.3%
美國1月平均時薪年率錄得%4.4%,預期4.3%,前值4.6%
美國1月平均時薪月率錄得0.3%,符合預期,前值由0.3%上修至0.4%
這是一份非常強勁的非農就業報告:新增就業人數幾乎是預期值的3倍,超出彭博社調查的所有經濟學家之預期;失業率創1969年5月以來新低;1月工資增長的情況也表現不俗。毫無疑問,這份報告增加了美聯儲進一步加息的底氣,並打擊了有關市場對該行將很快結束緊縮政策的預期。儘管美聯儲自去年3月起實施了上世紀80年代以來最暴力的加息政策,但美國經濟的防禦能力顯然超乎想象。
此前美聯儲一直強調勞動力成本指數的重要性,並試圖為就業市場降溫。強勁的1月非農數據出爐後,正如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利率決議後的新聞發布會上所言:美聯儲的工作尚未完全完成”,也尚未採取“足夠嚴格的政策立場”。
美國短期利率期貨交易員認為,在強勁的就業報告公布後,美聯儲在3月和5月加息的可能性都有所上升;對美聯儲政策利率峰值由此前的4.91%上升至4.96%。與此同時,美聯儲掉期交易降低了對2023年美聯儲降息的押注。另據CME“美聯儲觀察”:美聯儲3月加息25個基點至4.75%-5.00%區間的概率升至94.5%,較周中85%左右的概率大幅提升。
“爆表”的1月非農公布後,美元指數瞬間飆升數十點並不斷擴大漲幅,美國三大股指期貨集體承壓,主要非美貨幣兌美元全線跳水,黃金則暴挫約40美元至1875附近。
隨後,另一靚麗的經濟數據令美元獲得更多上漲動能,美元指數持續走強並最高觸及103關口!
美國供應商管理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美國1月ISM非製造業PMI錄得55.2,創2021年二季度以來最大漲幅,預期50.4,前值49.6。該指標重返榮枯線之上並創下近兩年最大月度漲幅,意味着經濟硬着陸的風險大幅降溫,特別是在就業市場依然緊俏的大環境下。
截至周五(2月3日)收盤,美元指數連續第二個交易日大幅收漲逾,創去年9月底以來最大漲日漲幅。同時,美元指數周線的連跌勢頭也被終結!對美元多頭而言,更重要的是——市場對美聯儲更早降息的押注可能會顯著降溫!
在《美元暴跌,美聯儲冤比竇娥?非農欲補刀但技術面藏貓膩!》一文中,筆者指出:
最近數月,市場似乎對美聯儲的“鷹派承諾”視而不見,雙方存在明顯分歧。
從行情的反應來看,雙方的博弈結果是美聯儲“輸了”;美元也輸了,且輸得很慘!
美聯儲2月利率決議後,驚魂未定的美元能否爭一口氣,或取決於兩因素:
(1)1月非農的表現
(2)美元指數的超跌修正需求
----------------------------
筆者認為,1月非農已為美聯儲“正名”——繼續加息絕對是必要的,投資者不得不相信該行很難考慮在年內降息並很可能不斷退出此前的寬鬆預期押注。市場的轉折點或已到來,交易邏輯恐發生巨大的變化——美元過去數月的拋售行情或告一段落!
美元指數技術分析:多信號暗示或已階段性見底!
美元指數的周線圖顯示,價格於2021年1月4日當周最低下探89.21(X點)後啟動牛市,於2022年9月26日當周見頂於114.78(A點),隨後行情持續走低,1月30日當周最低跌至100.80附近,回撤逾50%。
不過,行情在KDJ指標出現嚴重超賣及底背離情況最終出現了修正;與此同時,價格觸及收斂形態下軌後獲得了支撐,也提供了反彈動能。
K線在連續兩個低位星線後出現了較長下影的平頭陽線,且漲破了收斂形態的上軌,加之KDJ指標的底背離有望進一步修正,暗示後市繼續反彈的可能性很大。
目前重要壓力在103關口,企穩於此水平上方將進一步鼓舞多頭,行情有望向105.00關口發展。一旦價格重返105關口之上,則更多的反彈空間將被打開。
不過,若價格大幅走低並跌穿收斂形態下軌,則瘋狂拋售或被引發,行情恐跌向99關口(0.618XA)尋求支持。

本網頁上的內容僅為一般市場評論,並不可能構成任何形式(稅務、法律、會計)的投資建議。本文並不構成對特定金融產品之直接投資邀約或推介。內容僅供參考。讀者不應依賴本文資訊,其作為及不作為亦不應以此作為依據。我們對任何人士以本文為基礎之作為或不作為所導致的結果並不負責。我們對所提供內容的準確性或信息的適當性不作任何保證。本文並不旨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 (就此而言不包括港澳台地區)傳播,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適用法律所允許情況下除外。
版權聲明:除非為了瀏覽本網站的信息,或依照適用法律或本條款與條件許可,否則沒有我們的特定書面允許,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向第三方複製、篡用、上傳、鏈接、公開演示,發行或傳送本網站上的任何信息或內容。對於未經授權擅自轉載的侵權行為,我們保留進一步追究相關行為主體的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有市場推廣、資源互換等 商務合作 需求,請與我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