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周暴漲17%突破90關口,原油大漲行情因何出現?
WTI原油上周自80.0美元下方獲得支持,其後多頭連續五日上攻,WTI原油全周累計上漲近17%至周內高位93.25美元,一舉收復90.0美元關口,同時刷新自2022年2月(俄烏衝突)以來的最大單周漲幅。
毫無疑問,與俄烏衝突類似的是,上周推動油價大漲的主要因素出現在供給端的轉變。上周三(10月5日)歐佩克+成員國達成自2022年11月起減產200萬桶/日共識。歐佩克+下一次會議將於12月舉行。並將聯合部長級監督委員會(JMMC)會議調整為每兩個月一次、部長級會議調整為6個月一次。
實際上,歐佩克+大幅減產200萬桶/日並不令市場感到意外。一方面,美聯儲等主要央行加速收緊政策衝擊全球經濟以及需求。全球石油供應自5月份以來轉向供應過剩,9月石油供應過剩170萬桶/日,為連續第四個月供應過剩超100萬桶/日。
另一方面,鑑於歐佩克+在8月份的石油產量較預期減少358.3萬桶/日,成員國存在供應缺口,這意味歐佩克實際減產約為100萬桶/日。剛好填補由於近期主要央行收緊政策導致的需求下滑份額。
但問題在於,歐佩克+該舉動充分表明了其維持由於90-100美元上方的決心,尤其是美國中期選舉臨近,全球通脹仍處於高位之際。在冬季來臨、供應短缺問題進一步發酵之際,油價本就具備大幅反彈的基礎,而歐佩克+減產信號的信號更多是為市場提供看漲油價的信心。歐佩克秘書長表示,減產200萬桶/日這一決定並非政治因素,而減產釋放出的石油生產能力可以讓各國在石油市場出現危機時進行干預。
據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10月4日當周,WTI原油期貨投機性淨多頭寸增加18814手至174564手。
歐佩克+宣布減產後各大機構紛紛上調油價預期
高盛將2023年布倫特原油107.5美元/桶的價格預測將上調25美元/桶。將第2022年第四季度和2023年第一季度布倫特原油價格預測均保守上調10美元/桶至110美元/桶和115美元/桶;
摩根士丹利將布倫特原油2023第一季度的預期上調至100美元/桶;
瑞銀預計,布倫特原油將在未來幾個季度突破100美元/桶大關;
渣打銀行將2023年布倫特原油價格預期維持在91美元/桶不變;
筆者提醒,儘管歐佩克釋放減產信號,但對於原油市場的判斷仍不能忽略需求端因素。實際上,無論處於經濟、政治抑或是軍事因素,美國當前階段的主要目前認為打壓油價。
美國總統拜登(Joseph Biden)上周五(10月7日)表示對歐佩克+的決定感到失望。美國財長耶倫(Janet L. Yellen)稱,歐佩克+削減石油產量的舉措對全球經濟,特別是已經在高能源價格下掙扎的新興市場來說是“無益和不明智的”。拜登政府對歐佩克+本周做出的減產決定大力抨擊。一系列證據似乎正表明,美國正在尋找石油方面的替代方案,其目標在於打壓油價。
美國可能採取的反制措施:
增加石油供給:進一步釋放戰略石油儲備(SPR)、放鬆對委內瑞拉的制裁;
對歐佩克+進一步施壓:《禁止石油生產或出口卡特爾(NOPEC)》;
與盟友加速推動對俄石油、天然氣等能源制裁:歐盟計劃在10月20日-21日峰會前敲定天然氣價格上限計劃,同時有證據顯示俄羅斯石油限價正在提速。
歐盟能源專員西姆森近日表示,中國和印度購買俄羅斯的石油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向俄羅斯支付超額的石油出口費用,這樣的做法並“不公平”,希望中國和印度能夠遵循他們所制定的俄羅斯石油價格的上限,按照“公平”的價格來購買俄羅斯石油。
油價趨勢逆轉了嗎?
筆者認為,我們不能輕視美國對打壓油價的決心,但當前原油市場最重要的一點仍為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前景。
值得留意的是,美元在當前的全球貨幣體系中占據主導地位,美元在外匯儲備結構的占比高達60%,同時美聯儲不斷向市場釋放“不惜犧牲經濟抗擊通脹”的主要信號。
從上述結論不難看出當前市場核心矛盾為美元流動性,而美元流動性核心則在於通脹預期,因而美聯儲對通脹預期的判斷將毫無疑問地影響包括原油在內的整體市場。
因此,筆者認為當前油價趨勢並未逆轉,儘管油價突破90.0美元打開上行空間,但WTI原油自俄烏衝突後高位129美元以來開啟的跌勢仍有望延續,上方可重點關注94.0、97.0以及100美元關口。
投資者本周可重點關注周二(10月11日)召開的能源部長會議、周三(10月12日)公布的美國9月PPI、周四(10月13日)公布的美聯儲9月貨幣政策會議紀要、周五(10月14日)公布的美國9月零售銷售;此外本周還將公布三大原油市場報告。(Billy撰)
本網頁上的內容僅為一般市場評論,並不可能構成任何形式(稅務、法律、會計)的投資建議。本文並不構成對特定金融產品之直接投資邀約或推介。內容僅供參考。讀者不應依賴本文資訊,其作為及不作為亦不應以此作為依據。我們對任何人士以本文為基礎之作為或不作為所導致的結果並不負責。我們對所提供內容的準確性或信息的適當性不作任何保證。本文並不旨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 (就此而言不包括港澳台地區)傳播,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適用法律所允許情況下除外。
版權聲明:除非為了瀏覽本網站的信息,或依照適用法律或本條款與條件許可,否則沒有我們的特定書面允許,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向第三方複製、篡用、上傳、鏈接、公開演示,發行或傳送本網站上的任何信息或內容。對於未經授權擅自轉載的侵權行為,我們保留進一步追究相關行為主體的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有市場推廣、資源互換等 商務合作 需求,請與我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