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觀察概覽:
利率市場預計,一旦美聯儲結束購債計劃(QE Taper),就將在3月份加息25個基點;加息50個基點的預期仍然存在,但在1月議息會議之前已大幅回落;關於以50個基點為加息幅度和量化緊縮(QT)的討論可能引發金融市場的劇烈波動。
美聯儲利率決議來了
在本期央行觀察中,我們將回顧美聯儲貨幣政策制定者們在進入1月份利率決議緘默期之前發表的評論和講話;緘默期從1月15日星期六開始,在會議之前近兩周的時間內不會有任何關於貨幣政策的重要信息。
緘默期之前的美聯儲官員評論
在過去兩周,美國股市的波動相當顯著,其中標普500指數已經下跌超過9%,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開始猜測美聯儲將以多快的速度實現貨幣政策正常化,對此美聯儲仍沒有表達過明確的路徑。
1月4日:卡什卡里(明尼阿波利斯聯儲主席)重申了他的觀點,即通脹是暫時的,但對持續高企的通脹表示擔憂,他說:“從根本上講,我認為我們更有可能最終回到20年來的低通脹狀態。”
1月5日:聯邦市場公開委員會(FOMC)12月會議紀要公布,引發市場對美聯儲縮表進程的討論——量化緊縮(QT)可能在加息周期開始後不久進行。
1月6日:布拉德(聖路易斯聯儲主席)表示FOMC最早可能在3月份的會議上加息,以便更好的遏制通脹,在此之後的加息可能會根據通脹的發展進行相應的提前或延者後。
1月7日:戴利(舊金山聯儲主席)表示更傾向於循序漸進的調整政策利率,最好比上一次加息周期更早的進行縮表。
1月11日:鮑威爾(美聯儲主席)在其連任聽證會上表示“我們將會使用工具來控制通脹,如果隨着時間的推移不得不提高利率,我們會毫不猶豫”。
1月12日:梅斯特(克利夫蘭聯儲主席)同樣堅持鷹派的說法:我們有足夠的理由來取消寬鬆的貨幣政策,並且我們還將考慮如何處理資產負債表的問題。
1月13日:布雷納德(美聯儲理事)在其就職聽證會上表示:飆升的通脹正在侵蝕民眾的薪資,今年預計會有數次加息。
1月14日:威廉姆斯(紐約聯儲主席)表示貨幣政策正常化迫在眉睫,減少寬鬆貨幣政策對經濟的負面影響需要我們將聯邦基金利率從目前的極低水平拉升回正常水平。
加息宜早不宜遲
整個1月份利率市場對加息的預期有所增強,這讓風險資產大為懊惱,但無論你如何衡量預期,到2022年第一季度末,貨幣政策收緊終將到來。
我們可以通過不同到期期限的歐洲美元期貨合約之間的價差,來觀察美聯儲的加息風險是否被投資者消化。下圖顯示了2022年2月和2023年12月合約的借貸成本的差值,以此差值來估算2023年12月的利率走向。
歐洲美元期貨合約價差(2022年2月—2023年12月)[藍線],美國10年期、5年期、2年期國債蝴蝶利差曲線[橘線],美元指數日線走勢圖[紅線](2021年8月—2022年1月)(圖1)

通過對比美聯儲加息幾率和美國國債10年5年期2年期蝴蝶利差曲線(美國2s5s10s butterfly),我們可以衡量債券市場的行為方式是否與2013/2014美聯儲發出縮減QE計劃時的情況一致。美國2s5s10s蝴蝶利差曲線衡量美國國債收益率曲線的非平行移動,如果歷史重演,那意味着中間利率應該比短期或長期利率上升更快。
到2023年底,總體有150.5個基點的加息空間,與此同時,美國2s5s10s蝴蝶利差曲線剛剛接近自去年6月份的以來的最高點。在美聯儲1月會議之前,利率市場預計到明年年底6次加息25個基點的概率為100%,7次加息25個基點的概率為2%。
美聯儲利率預期:聯邦基金期貨(2022年1月26日)(表1)

本月聯邦基金期貨變得更為激進,在去年12月底,聯邦基金期貨預計2022年3月份首次加息25個基點的概率為63%,而現在預計3月份加息25個基點的概率為100%,加息50個基點的概率為5%,在五月份可能進行第二次加息,概率為56%。
IG客戶情緒指數(2022年1月26日)(圖2)

美元/日元:根據IG客戶情緒數據顯示48.02%的交易者是淨多頭,交易者的空頭與多頭的比例為1.08:1。淨多頭交易者的數量做昨天增加1.08%,比上周增加17.71%;而淨空頭的數量比昨天減少2.17%,比上周減少14.33%。
一般情況下,群體情緒往往作為反向指標,目前淨空頭意味着美元/日元可能會上漲。淨空頭交易者數量較昨天和上周均有減少,結合當前和近期的情緒變化,美元/日元短期可能很快會轉為下跌。
(Christopher Vecchio 撰,Chris Li 譯)
本網頁上的內容僅為一般市場評論,並不可能構成任何形式(稅務、法律、會計)的投資建議。本文並不構成對特定金融產品之直接投資邀約或推介。內容僅供參考。讀者不應依賴本文資訊,其作為及不作為亦不應以此作為依據。我們對任何人士以本文為基礎之作為或不作為所導致的結果並不負責。我們對所提供內容的準確性或信息的適當性不作任何保證。本文並不旨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 (就此而言不包括港澳台地區)傳播,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適用法律所允許情況下除外。
版權聲明:除非為了瀏覽本網站的信息,或依照適用法律或本條款與條件許可,否則沒有我們的特定書面允許,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向第三方複製、篡用、上傳、鏈接、公開演示,發行或傳送本網站上的任何信息或內容。對於未經授權擅自轉載的侵權行為,我們保留進一步追究相關行為主體的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有市場推廣、資源互換等 商務合作 需求,請與我們聯繫。